欢迎登录冀域网,河北综合性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文化 >

国家级非遗项目——熠熠生辉的沙河(下解)皮影戏

时间:2022-03-29 11:00人气:来源: 原创作者: 曹建国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沙河皮影戏历史悠久。自元代起,几百年来十五代传承人传承有序,从未间断。明代,随着顺德府南关皮毛快速发展,山西、河南及上党商人在邢台南关、晋祠道开设店铺、会馆观演戏剧,沙河皮影戏逐渐兴盛。民间艺术和班社的流动演出使老怀调、平调、西调等皮影班社发展起来。顺德府南关皮影吸收了山西、河南等地传统戏剧的精华。据《沙河县志》记载:"以戏娱神"。明清至近现代时期,沙河一直有几十个皮影社演出,在冀南一带非常兴盛。现保留了邢台老皮影艺人执杆演唱和皮影器具制作的独特技艺,有大量工尺谱、口传剧本流传于世。沙河皮影雕绘工艺独特"熟皮"为顺德南关特有工艺,用阳刻、阴刻手法经过度稿、剪刻、彩绘、组装等几道工序。在皮影造型上,借鉴了传统戏剧、寺庙雕塑壁画及民间传统民俗文化造型,体制简练,线条流畅。在表演手法上,唱腔源于五府怀调(彰德府、卫辉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融汇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而独具特色。唱腔包括老怀调西调、平调、梆子腔等,高亢粗犷豪放,并保留俚俗语,念白清晰,朗朗上口,尾音上扬,别具韵味。
        以下解村为代表的沙河皮影戏,有着300多年的传承和积淀。至今延续传承的老艺人还在从事皮影艺术。如今,众多年轻人加入其间,正在打造沙河皮影小镇,文旅结合,形成以非遗为中心的产业带。下解皮影特色鲜明,文化价值独特,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特别是2012年任进生担任下解村党支书记后,以传承发展珍贵的历史文化、非遗项目——本村皮影戏为已任,及时召开党支部会、村委会、皮影戏现有人员座谈会,调查研究皮影戏历史来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在双委扩大会上作出三项重大决定:一、筹集资金;二、建全皮影剧团;三、增加人员,充实新生力量,大张旗鼓的拉开了发展下解皮影戏的序幕。历经三个春秋与寒暑,经过多方努力,积极申报。2013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5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2021年6月12日红薯岭隆重举行了“沙河(下解)皮影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祝议式”。并举办了《皮影文化艺术展》和下解村十年巨变《魅力下解》大型摄影展。如今,皮影戏已经成为校园、集市、春晚、农村、民艺汇演、旅发大会上的一道亮丽风影线,千年非遗文化下解皮影戏如同被挖掘出来的一颗珍珠,在人们的视野里熠熠闪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河皮影戏(下解)

传授技艺

皮影世家

皮影制作

皮影戏乐队

各地演出

演出盛况

春节晚会演出

在中国传统村落王硇演出

 孩子们跃跃欲试

沙河皮影戏(下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河皮影戏(下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祝仪式

沙河皮影戏(下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祝仪式

领导讲话

出席入选非遗庆祝仪式的领导

沙河《皮影文化艺术展》

领导参观

沙河皮影戏(下解)入选建党70周年摄影展,任进生参观

摄影团队

摄影人与下解父老乡亲